某国船只入侵南沙东门礁 解放军士兵被迫开火(组图)
0 S6 L' ~9 ~0 r: u. Q0 q% N $ e+ U% n5 w6 s% ]
" t9 x+ k6 t- W- k3 H+ P" `5 t9 a! Q$ z, f8 L( p
南沙东门礁。
9 A7 e# R/ B' b0 v3 ]
! I1 Q! B; p8 {4 F# s
8 [- q) x5 @. e% J! o 1988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中国政府在南沙永暑礁海域建立74号国际海洋气象观测站,自此,我人民海军开始进驻南沙。至今,已整整24年。
! U7 e( j# q) x+ t
8 y; Y2 F7 W3 F& B9 M* D 24 年来,一茬茬南沙守礁官兵克服常人难以承受的艰难困苦,不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不管南沙形势如何严峻,不管海空情况如何复杂,他们始终“钉”在那里,守卫着祖国的主权和尊严。24年来,一茬茬南沙守礁官兵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把南沙交给我们,祖国请放心。/ D1 S! t3 g# u* u6 O, N% ^/ Z# X
" {! i& o# }9 X' Y# z! n0 \2 S8 ?
既是普通士兵,也是“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
1 l: l) J" w; _4 U6 S' K* x' ]* |; M$ T
在全军诸多的边海防守备部队中,南沙守备部队是比较敏感的部队,稍有不慎,擦枪走火,便会给国家的政治外交大局带来被动。有人开玩笑说,在南沙,即便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从某种意义上讲既是“国防部长”,也是“外交部长”。
; e, B/ \0 r4 q
. q" j- k& X1 Q# m/ U' { “连睡觉时也睁着一只眼睛。”不少守礁官兵这样形容自己在礁上枕戈待旦、箭在弦上的状态。除了安排正常值班外,许多官兵每晚睡觉前都要喝下一大杯水,目的就是让自己多起夜,以加强警戒。
4 O4 Y: L1 D- Y
0 f! `- z( c8 m" Q Q( m , H7 D$ V4 J' D$ {! k4 U6 Y
% c2 B8 R2 n! ]# E
# n& l2 e, z3 @. }' A! g3 e+ h+ b! V
% _( `& f2 w' m# s# w
资料图:屹立在海天之间赤瓜礁礁堡。 $ E3 b( v F! |5 k
$ f7 t: h/ Q/ C F# N3 R! g5 V
3 ~7 @% m/ s' N$ M/ ~, Q5 B 西太平洋上不太平,南沙群岛海域多有“不速之客”。守礁官兵几乎都遇到过敌方的飞机在我礁堡上空盘旋侦察、侦察渔船经常在我礁盘外海域游弋的情况。 Q9 Q: N' G# k0 X5 u" T% r- s
# R I+ ]4 h) ?% v" j 一次,某国飞机飞抵永暑礁进行侦察活动,担负雷达值班的分队长张琪从雷达上的亮点变化判明飞机飞行的意图后,立即报告领导。礁上战斗警报响起,不到1分钟,全体官兵进入战位,各种防空武器同时瞄准目标,随着3颗红色信号弹升空,某国侦察机仓皇转弯逃离。
$ m d% k$ @1 U! D5 i3 K% u- n# f; Q/ g1 |
东门礁礁长刘洪波记得,有一次,某国一艘武装渔船突然闯入东门礁警戒海域,官兵们按照上级部署,组织炮火对空射击示警,但对方置之不理。忍无可忍的官兵立即掉转炮口,炮弹呼啸着掠过敌船上空,吓得他们掉头就跑。5 q% S4 \/ c2 \( h6 J* d! r$ w
* J- S/ A- \) m+ f! H- `
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守礁官兵们都想真刀真枪地干一次,但是为了顾全大局,官兵们都保持着理性和冷静,果断、及时、正确地处理海空情况。官兵们说:“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9 }. \) w& L2 Q) `1 d
! m6 L0 e1 E# M: u% [5 N
G( G1 T( k% M0 U
i9 V# f0 O& `9 O" J
1 q' Q4 E9 E1 X% p" [% r% p9 E0 D 资料图:驻守南沙赤瓜礁的海军战士在礁堡上进行军事训练(2010年4月8日摄)。查春明摄 / ~0 q. q; S- ^! i' V
( m* y( y" @ s4 U' C# u( ]. \# O' w+ g" B$ K& F$ K
在后方驻地建模拟礁堡提高实战化水平,训练模式由“守备部队”向“陆战部队”转型
8 a6 ~7 w* j4 i: d! [% S' X
' O+ C' I3 K) Q: @) o 南沙的守礁官兵知道,光有一腔报国热血还不够,只有练就克敌制胜的过硬本领,才能把一座座礁堡锻造成坚不可摧的钢铁堡垒。4 c# ]( w3 W# ?; v, ^' p0 j" s
+ q2 v8 d5 D; m) v& Q2 N8 l% j
“后方苦练打基础,前方精炼强综合。”南沙守备部队部队长刘堂提出了岛礁训练新思路。" u' H8 e) j9 U- _ c8 h8 y
( o8 w. J4 N( ]& g' x5 ^! g; x 在后方营区,守备部队按照“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高标准、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要求,狠抓官兵基础体能训练。, R- H9 R7 I( w- n0 D
( _/ }# y& x4 n+ K% G- G! M 为提高岛礁实战化水平,守备部队结合守礁实际,在后方驻地修建起模拟礁堡,各守备连轮流进驻模拟礁堡,战备执勤、学习训练、工作生活均参照前方岛礁模式执行。: e( m2 K2 P5 L! Q" H6 a. h
; O! m; O' S& E) X0 N9 U } 根据岛礁作战特点,他们还抽调精兵强将,组建“特训队”,提出训练模式由“守备部队”向“陆战部队”转型。有针对性地开展擒拿格斗、攀爬训练、射击、侦察与反侦察、临检拿捕等特战技能训练,部队“以特制特”的作战思想逐渐形成。
* b5 @* s" n v' n9 Q; R* C& I9 V) B( ]* ^6 m( a- ` R9 _
此外,守备部队还针对高技术条件下岛礁攻防作战特点,在全体守礁官兵中强化“一专多能、一兵多用”训练。如今,守礁官兵每人都能熟练掌握7种以上武器的应用,掌握3套军体拳和警擒拳、捕俘拳、匕首操等,400米障碍、5公里武装越野、3000米武装泅渡,人人都能合格达标。 _8 t$ J* a% Q+ L1 r) N1 J: \2 l- A
2 w( W+ C- I3 | 一系列行动,使南沙守备部队的训练管理日趋正规,部队战斗力水平明显提高。8 f! y. E/ S- j: `- E. C
( b$ b5 h# n- j. e" W
4 h% o3 r- h' |/ ~
" u& P% Y+ U& ^9 U2 ?2 u& V; n p. v
0 H) v+ o7 w9 _1 B- P) G 资料图:海军南沙守礁官兵在永暑礁上巡逻值勤。 ! D! _0 i9 {' M2 {7 r9 N( g2 G* o
7 |2 l8 n7 k; R! Y% T# |' y6 V6 Q( M6 D2 [1 S
高新装备落户南沙,战备执勤效率大大提高
% ]* e/ ]) h& G3 {8 |6 S. _0 [ J8 m% r/ S% A9 F' A
在南沙守备部队军史馆里,有一座守礁官兵矗立在齐腰深的海水中守卫南沙主权碑的雕塑格外引人注目。
- z" P4 o9 {# m! ~# i6 `" B7 a: S! a0 I6 o/ j! E
如今,官兵们泡在海水中守卫南沙主权的身影已成为历史。随着各种高新装备相继列装南沙,守礁官兵足不出户,礁盘周边海空情况便能一览无余。
- `& k6 E! L& z m4 F, a& i+ r: R: S2 F" y r% C+ d* w2 l% N. r
谈起近年来南沙装备的更新换代,永暑礁守备队四级军士长、枪炮班长常青感慨万千。8 A3 x0 J$ ]4 ^1 q7 e+ k3 Y8 q
: e& o$ L0 O* b' e. k, S 1997年12月,还是新兵的他第一次去南沙守礁,晚上班长带他站岗时,除了带的武器外,手中就一个手电筒。茫茫大海,漆黑一片,礁盘周边的海空情况全凭目力观测。担惊受怕不说,要是碰上刮风下雨天,一班岗下来,常常淋得全身湿透。
* t5 @# X2 M! C& F5 s
$ l5 t! _- N5 X6 h 如今,各种现代化的监控装备相继落户南沙礁盘,南沙站岗值勤迈入信息化时代。宽敞舒适的值班室里,官兵们通过监控系统屏幕,就能将礁盘周边的海空情况了如指掌。即使是漆黑的夜晚,通过先进设备也可使礁堡四周的景象一目了然。当发现不明海上目标时,官兵们也能准确测出目标方位和距离,大大提高了战备执勤效率。
" `1 d5 c0 A$ @* {5 N1 a. H+ z
% D F' B- h. F6 e0 v! B 这些年来,守礁官兵总是惊喜不断。气象工程师刘元兵现在的工作变得可轻松了,负责气象数据收集的他,如今依托礁上自动气象监测站,不用出门,就可以掌握到精确的风向、湿度、气温等气象数据。它还可直接通过卫星,将自动生成的数据传送至后方。3 Z- F, v! M3 F- t- e
$ `1 C( s' |2 e 这是几年前根本无法想象的事。那时,不论刮风下雨,刘元兵每天都得手持风向标爬到楼顶,在风雨中测取数据。遇到台风天,还得请战友帮忙把身体与固定物绑在一起,再慢慢爬上楼顶,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任务。3 W; I& W. q4 w- n! w6 [
% o) Z7 n6 [1 e 第一代南沙守礁人——专业标分队工程师罗青松对南沙岛礁上装备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深有感触。
; L# X! g! v# q3 i/ l& h: ~2 }% W0 ?/ @ l. P9 x, M
过去,罗青松和战友每隔几个月,就必须对每一盏航标灯进行检查,为航标灯更换电池。遇上大风浪,巡查航标灯几乎就变成一次生死游。) @! W% }2 e7 g8 ? U% u/ M2 V
' d, l5 H0 D7 E 如今,南沙所有航标灯不仅用上了太阳能LED灯,而且全部实现了智能化。通过卫星实施全时监控,在后方大陆终端,就能随时看到前方航标灯的状态,还能实现远程遥控开关。
! Z- i6 s" p# z- m2 T: Z* k$ f g! S* D+ M( e" {
永暑专业队雷达分队分队长张琪在南沙守备部队工作了17个年头,他目睹了雷达装备的变迁:从最初的半自动化到现在的全自动智能化,从最初的故障百出到现在的智能修复。如今,南沙的“千里眼”看得更远、更准了。
! O n2 Z5 @. a! {1 l4 Y! |- n6 a8 S# ?7 m
地方大学生干部、通信参谋杨昊宇谈起南沙通信装备的变化,更是满脸自豪:短短5年来,南沙通信装备有了质的改变,南沙和大陆之间联系得更加紧密,南沙岛礁已彻底告别了“信息孤礁”的历史。
9 f* w$ V' B B5 O- Y/ _0 @
/ ]6 q' _. q* z, J) ^& ]+ r 南沙守备部队有个学术论坛,干部、士官守礁3个月每人至少要交一篇论文。守礁官兵用文章交流、争论、思索,也抒发着自己对南沙的梦想。# P5 C& u& U2 F6 r" X$ d: {% F
. G/ K* p! T& s. P “我们愿作开发南沙的拓荒牛!”华阳礁礁长张卫说,“我们所有吃的、穿的、用的,全靠大陆用船运过来,国家每年为此就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我们盼望南沙82.3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能够尽快为祖国和人民造福。”
9 i4 f( q6 r2 W' P; z* m P4 v, T* r9 n; J Y: P$ x
士官刘书勇说,希望我们礁盘的综合保障能力再提高一些,作战装备再先进一些,这样才能有更强大的威慑力。
6 I) x9 S/ b! X
0 _! R& P j5 B" Q; o; ^+ }& o 士官李金锤说,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希望能够早日开发南沙旅游资源,让更多的人领略南沙的美丽。) { O, N3 \0 x* G4 N' \. H
/ G# I( S2 l3 N; F X. k; _ 士官刘增华的梦想最浪漫:我希望将来有一天,南沙的礁盘像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那样,游人如织,桅杆林立。上面有商店、有学校、有让人流连忘返的海洋公园、有彻夜不熄的万家灯火。周围的海面上,我们的渔民披着夕阳满载而归,我们的石油工人喊着号子为祖国提供源源不断的石油。4 U' U( Q0 {4 d- h: b0 S
1 d+ `* B" S/ y4 Y, t# b- M4 y
刘增华的梦想赢得战友们一片欢呼。欢呼声表明,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