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房价太高:家庭“逃离”温哥华
( e/ J& z! u( ^, r" x! k2013年6月21日 来源: 环球华报 % u' J' p$ w& |0 U- n5 j: z
温哥华的高房价正让越来越多的家庭被迫离开这座传说中的“最适合人类居住城市”。温市学校局(Vancouver School Board)最新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证实了这个说法。报告称,最近三年,温市公立学校的入学人数持续减少。其主要原因并非选择私校学生增多,而是家长难以负担高房价,搬到大温近郊或卑诗内陆其他城市居住。逃离温哥华的故事在不断上演。
- u7 w! @0 E, j' |6 c温市公校学生人数减
: o' M' G, s: U$ ?据《温哥华太阳报》获得的温市学校局调查报告,高房价是温市公校学生人数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1 T d0 h- [* ^6 O该调查报告旨在找出温市公校学生人数下降的原因。报告称,过去三年温市学生人数减少了600至700名。温哥华学校局将调查问卷发放给575名学生家长,到目前为止收回150份。在收到更多问卷回答之后,学校局会在秋季做出更深入的分析报告。- |9 H5 l6 H& I, R" b* Y
3 d" |# q; G( A; \

/ C; I, [9 N/ m温市公校人数不断减少 根据调查得出的初步结论,四分之三的受访家长称,高房价是会促使他们离开温市的主要原因。温市学校局副主席罗巴迪(Mike Lombardi)说,“约有75%的受访者明确告诉我们,房价太高会让他们搬离温哥华。”; B _( [$ G, G" r. y3 B
报告预计,温市公校学生注册人数在未来三年至四年内,将继续减少1000人左右。多数受访者说,他们将让孩子在温市以外的公校接受教育,以节约住房开支,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同时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O D6 M( r1 u2 d8 \) I* g
在大温地区,入学人数减少现象不仅在温哥华发生,其他城市也遇到同样的问题。罗巴迪说,这对各市学校局来说是坏消息,因为学生人数减少,意味着政府拨款下降,更多学校会面临关校厄运。
) \! ` z: s1 j' `) W“素里之外的所有学区都存在此问题。市府有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人搬进温哥华,但那多数是没有家庭的人。” 罗巴迪说。
6 M/ o8 C& @0 I6 K* f4 ?8 g. L卑诗大学公共政策教授科尔肖(Paul Kershaw)表示对调查结果并不感到吃惊。 “这正反映了人们正在逃离温哥华的大趋势。不光是有孩子的家庭,年轻人如果想在温市建立起自己的家,也要为负担高房价挣扎,即便对一些社会精英人士来说也是如此。” 科尔肖说。
9 K8 x( ]) }- s. m渥利一家的故事
( q- j& I+ H, z* h: G7 E2 g/ b9 Q$ f今年三月,渥利(Woolley)一家从温哥华搬到了卑诗北部城市鲍威尔河( Powell River)居住,希望有一幢属于自己的房子。$ e; J* b# d3 o2 q$ N! F
这个四口之家原本住在温市士达孔拿(Strathcona)区的一处共管屋(co-op)。他们很喜欢那个社区,因为邻居相处融洽。38岁的皮爱塔(Pieta)和先生马丁(Martyn)都有不错的工作。他们的儿子大卫(David)今年6岁, “中彩票”得到士达孔拿小学法语沉浸式课程学位。1 c1 t" u# y3 K# q3 q: l& D
皮爱塔是自由职业记者,在家中工作,以便照顾3岁女儿阿比(Abi)。马丁则为一家非盈利组织工作。但他们的工作都没有退休金,收入也无法负担温哥华的房价。所以他们选择了搬家。4 Q$ D( Q* J4 @$ _( j
在士达孔拿,渥利一家每月的房租是1200元。如今,他们每月只付不到900元,就可以享受“巨大的房子和院子”(gigantic house with a huge yard)。皮爱塔说,“日常开支实际减少了一半。”
# `& z$ e( J5 C5 ]鲍威尔河市目前一幢1,578平方英尺的房屋,叫价139,900元,河畔4房大宅叫价475,000元。在温哥华市,目前独立屋的均价为917,200元。
" i, \ |7 }; G& [$ B渥利一家打算明年购房。渥利说,“你如果终生住在温哥华的共管屋里,将永远无法拥有自己的房子。”6 R1 c3 T! |$ s1 Y- q. z
: z! w. T* b' A/ o/ F9 P# u9 D

" L2 G6 e! ~! x" o" T1 Y& Q逃离大温者为数不少
1 L0 A2 J3 i% b) @/ ~2 c! d5 r在温哥华太阳报网站,不少“逃离温哥华一族”参与了这一话题的讨论。 沃夫(Rick Waugh)出生在北温哥华市。他说除非中大奖,否则难以买起自己从小长大的房子。他目前把家搬到了枫树岭,住在一栋环境优美的城市屋内。他的女儿入读当地私立Meadowridge学校。沃夫说,用省下的房贷换优质教育,非常值得。- M4 d6 p M* N) H# @
司基那(Jordan Skinner)在高贵林港买了一处公寓,表示至今一点不后悔。他说,自己的房贷相当于温市中心最小公寓的租金。司基那现在经常劝说朋友搬出温市中心公寓,转为在周边城市自己供房,不要为别人付房贷。4 y8 F, B% c: H t
另有网友斯特纳(Bill Stenner)的孩子今年1岁半。他表示经常听朋友提起温市公立教育体系中发生的恐怖故事。他认为,失败的体系才是学生人数减少的根本原因;并示宁愿出高价,也要把孩子送到私校读书。* m ^4 Y, z. n
各方提供解决方案
% [( ` @( E) E9 Z9 k; _温哥华市政府其实已为改变高房价现状做了不少努力,比如发展高密度社区,鼓励兴建后巷屋和共管房屋。但抑制高房价仍然是个巨大的挑战和难题,因为温哥华是来自世界各地移民的目标居住地之一。
0 Q b2 Q( H! K! G& G托德林(Brent Toderian)是前温哥华城市规划委员会主任。托德利说,拥有自己的房子曾是人们共同的“北美梦”,但对于20到35岁的“千禧年一代”(Millennial generation)来说,他们安于租房,不把拥有自己的房产等同于成功。- ~) _- a$ D" @6 W
目前有约52%的温哥华人是租房一族,因为租房的价格不象房价那样离谱。托德林建议应该在房价之外考虑其它让人们安居温市的因素,比如降低交通开支和提供更多薪酬优厚的工作。4 g% N3 s/ K) v0 e- M8 v
卑诗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劳斯特(Nathanael Lauster)表示,让温市学生人数增长的一个方法是让学校变成社区中心的一个部分。如更多兴建城市屋和多层公寓。他本人喜欢将共管屋做为一个解决方案,由省府和市府提供资助建设,以填补联邦政府撤资后留下的空白。
, O. t4 W. K9 P0 \ G相关链接# `: i/ b7 e1 H3 r( S9 E; k
大温哥华儿童贫困多
7 O" x- b- i5 C5 Y/ |倡导儿童权利的组织First Call去年曾发布报告说,卑诗贫困儿童率全国第二高,7个儿童中就有一个贫困儿童。这些儿童中,三分之二住在大温地区。' _2 b7 I1 a% o0 {1 J# f( w1 \
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卑诗的儿童贫困率达到14.3%,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曼尼托巴省的17.6%。卑诗已经连续八年为全国儿童最贫困省。
0 {4 k% L. U5 N6 x卑诗省有119,000个贫困儿童。有专家指,卑诗在解决民众贫困方面,做得不够,导致八年来卑诗一直处在最贫困省份位置,比如:政府应该增加工作的时薪、失业福利需要改善、收入补贴不够,还有日托服务昂贵等,造成许多卑诗人受教育质量下降、医疗健康服务不足、社会房屋少等问题。目前,卑诗缺乏扶贫的政策,没有有系统、有计划地去解决贫困问题。8 l, w/ _2 F+ Z6 _
% D% a, W- b. C% E' 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