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军队进城!震惊全加国的“十月危机”2013-11-03 09:39:05来' Z3 m4 `* i1 e. A
9 b% F( I0 F, B. ~0 Y# h/ o4 t
今年从一开始,魁省那里就没有消停过:先曝出市长腐败下台的丑闻,吸引了全国的关注,最近又因为出台了一个禁止在公共场合佩戴带有宗教性标志的法律,而遭到各界的抨击。吵吵闹闹中,不知不觉又到了十月。; P& z2 t4 }+ a7 V- {) @9 ~
凉风瑟瑟的十月,纷纷扰扰的魁省,总能让人想起一段难忘的历史。在43年前的那个十月,也是这样一个瑟瑟初秋,一场危机让全加拿大震惊不已,也造就了一位赫赫有名的总理。
2 _1 w. r9 n0 a: T
" h1 `3 s7 w) Q( X4 P% \ [
$ {% w, _4 g3 P$ |8 {皮埃尔.特鲁多
( u" F$ W& P5 X: w; }* l话说二战之后,魁省法裔居民的民族意识抬头,“魁独”势力渐渐兴旺。进入60年代,由于当地经济萎靡不振,失业率上升,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一些激进独立派人士一看“民心可用”,便开始鼓吹走武装斗争路线争取魁省独立,拉拢了数以千计的支持者。他们成立了魁北克解放阵线(FLQ),不光把“无产阶级革命”挂在嘴边,还真的“付诸于行动”,制造了至少200起针对英语区商业设施、英裔背景的银行,甚至英语学校的爆炸事件,造成约10人伤亡。
2 t: b _: Z$ C! F- b) g
% I# T7 `* ]- U; y( e w, E C2 [8 R1 {5 {
在干过几票流血事件之后,FLQ成员胆子越来越大,东一枪、西一炮的“小打小闹”已经不能满足其野心,他们决定玩一出大的。1970年10月5日,FLQ一个4人小组装扮成送货工人,敲开当时英国驻蒙特利尔商务代表克罗斯(James Cross)的家门,将他劫持。% U3 t6 @- _( B' c
绑票一得手,FLQ立即通过当地电台,对政府提出释放克罗斯的7个条件:
7 U2 o2 i; `1 w9 o x" t+ f1、释放23名“政治犯”,也是当时FLQ的狂热支持者。; J: M6 w) E+ p) F! x8 h8 U
2、价值50万加元的黄金作为赎金。
: B) D' q8 d8 Z& i- u3、公开广播和出版FLQ的宣言。* \8 C- ?( c* w# `6 V. n
4、公布为警方监控FLQ的线人名单。2 m# _6 n: d* O9 _/ E
5、提供一架去古巴或阿尔及利亚的飞机。2 m( `) y5 `- y1 i$ @- z3 g% M- V
6、重新雇佣450名被解雇的邮政工人。
* M, Z2 Y( m) W! }7、停止警方的搜查活动。
% s1 O8 n% @1 ^- u/ X2 g5 u7 T# n4 z( a
) y1 D: A7 u! x5 F
加拿大社会一向比较稳定,即便在1929年的大萧条时期,都没闹出过什么过激的事情,所以缺乏反恐和防暴的经验。可这次竟然闹出了国际性的绑票事件,不仅老百姓吃了一惊,连政府也不知所措。: q6 |# [9 \8 w8 g! b
面对如此“狮子开口”,魁省省府先采取的妥协的政策,答应了7个条件中的两条:先让CBC法语电视台和电台宣读了FLQ的政治宣言,又同意劫匪安全离境前往第三国。谁料,这些“甜头”非但并让恐怖分子收手,反而让他们做出了更激烈的举动。10月10日,FLQ派出另一个小组,将正在自家草坪上与侄子玩橄榄球的魁省劳工部长拉波特(Pierre Laporte)给绑架了。
, X$ ]1 i8 n) |% w
6 `* G2 d7 R6 v9 o$ R, B2 E
X$ N% x# k! [. z这时,局势全然失控,已非魁省能够解决。省长只好先让所有厅长等高级官员转移到一家酒店里集中居住,由武装警卫重点保护,然后和蒙特利尔的市长联名向联邦政府求救。
) b4 V! p/ ?$ Z# s当时的联邦总理是特鲁多(Pierre Trudeau),他本身就是蒙特利尔人,对FLQ有所了解。在获悉局势恶化后,他做出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大胆决定:军队进城!( }. _% n! i6 z1 w6 g& I+ t
看到这里,有看官可能有疑问:不过是调兵进城镇压骚乱,又算是什么“大胆决定”了?须知自1812年美加(英)战争之后,加拿大本土近200年没有经历过战火,好几代的民众就没有见过荷枪实弹的大兵在街上巡逻。再者,那时候大多数魁省法裔居民看FLQ,认为他们不过是群比较激进的孩子,闹点骚乱也属于内部矛盾,就是镇压也应该是警察的事,一手拿个大棒,一手拿个胡萝卜就解决了,实在犯不着出动军队,对孩子们架机枪动坦克的。在这种情况下,军队进城后会遇到怎样的阻力,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当时没有一个人能预料,就是特鲁多自己也无法预知。
3 `' b# f1 R0 S) c- d* H, G5 D
. h" G' t9 e$ K) }9 }. g1 Z- J ]$ z & _; h; R0 h& |3 l z+ `. b
军令如山,总理一声令下,军队立刻调动,第一路军先进驻渥太华,重点保护政府机构、媒体和政府要员。第二路军7500人则越过渥太华河,进驻魁省各大城市。同军队一起进城的还有一道特别命令:在魁北克启用战时法案,暂停人权宪章,赋予警察特别权力,不用逮捕证或搜查证,就可以对嫌疑人进行搜查、实施逮捕!
# g( ^9 f, { q2 s+ m$ Z! ^+ W当魁省居民一觉醒来,赫然发现熟悉的家园变成了戒备森严的战区,神情肃穆的士兵手持冲锋枪,占领了城市大街小巷的每一个角落。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就是再不懂政治的人也能明白:总理大人可没有把FLQ看成一群不懂事的孩子,而是把他们当成了恐怖分子,这回是动真格的了。: u* K2 g9 q1 N0 J; m
& H6 r, G0 _2 j7 _7 o2 a6 | 3 d: h. k9 \, P
后来事情的发展证明,特鲁多的预判完全正确,FLQ确实不是激进不懂事的孩子。在军队进城的同一天,3000名蒙特利尔学生集会向特鲁多示威。FLQ则声称,支持者还在不断增加,并扬言自己一定是最后的赢家,因为“孩子们已经准备好消灭政府官员,他们的数量比军队更庞大。”为了显示“决心”,战时法案生效后仅一天,FLQ就处死了魁省劳工部长拉波特,并将尸体所在汽车后备箱里,遗弃荒野。
9 a, m4 R/ I) [+ k6 O1 a5 G+ F: s/ ?顿时,两方的对峙达到白热化,而特鲁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民间甚至政府内部传来指责,认为是特鲁多让军队进城,才让拉波特无辜遇害。虽然希望撤军的呼声渐起,但是这时候败下阵来显然不是特鲁多的风格。当一名记者追问他,“非常手段”还要用多久?特鲁多举重若轻地回答:“看我的吧”(Watch me)。
* b9 m9 D: T9 x* t' @7 {, { m0 \' F' f1 m, v! ~: T$ f4 p

* J5 M; X; m+ j: Q7 b; q, Q$ v特鲁多说完这话还不到一天,军队就联合警方展开了镇压活动,一举逮捕了500多名FLQ成员及其支持者,给该组织沉重的打击。另一方面,拉波特的死也让魁省民众惊醒:原来FLQ不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而他们向政府打响的这一战,并不像邻里热闹一样好看。无辜的人就这样被杀死了,留下年幼的儿女和无助的家人,造成这一局面的凶手,正是被奉为“英雄”的“革命者”!FLQ原本在年轻、浮躁的一代中深得民意,却在一夜之间迅速失掉民心。; O+ [; W7 ?. {. s- W
没有了群众基础的解放阵线就像摇摇晃晃的危墙,陷入土崩瓦解的困境。11月6日,警方突击搜查了他们的藏身之地,将绑架及谋杀拉波特的主谋逮捕,三名从犯逃脱。12月4日,被绑架62天的克罗斯被释放,作为交换条件,5名绑匪被军队专机安全送往古巴。12月28日,之前逃脱的三名谋杀拉波特的从犯也被警方逮捕。他们当时在乡间农场一条6米长的隧道中苟且偷生,被警方发现时狼狈不堪。
# k7 W$ Z. f. `" S' r7 j; o4 S7 ?" C1971年1月5日,特鲁多下令从魁北克撤军,“十月危机”正式宣告结束。几年后,被驱逐出境的FLQ成员要求返回加拿大,联邦政府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在服刑数月后,这些绑架英国驻蒙特利尔商务代表克罗斯的匪徒便纷纷被宽大处理——毕竟他们并没有闹出人命不是?& ?* v0 w+ w, }8 P: P
特鲁多以其特立独行的手段解决了“十月危机”,其个人魅力和政治风格令全国上下折服,媒体将这一时期称作“特鲁多狂热”。至于“军队进城”是否属必要之举,而拉波特的死是否可以避免,见仁见智。反正自“十月危机”后,武装斗争路线争取魁省独立的思潮日渐衰微,魁独组织也从“明杀暗枪”逐渐走上和平对话的道路,魁省再也没有发生过“军队进城”这样的事。
) |7 ~* q+ ?1 G
. {" r6 ]% b2 C& B A- T7 I) n3 C3 M! y
|
|